近日,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,本届大会由清华大学、国家电网公司联合主办,大会以“人工智能深化协同,能源科技求索创新”为主题,深入研讨了数字能源时代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海博思创凭借《基于海博云大数据平台的“人工智能+储能”模型构建与实践案例》,在本次大会上获评2025能源互联网最佳实践案例。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公司在 AI 技术与储能系统深度融合方面的领先实力,更是对其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化贡献的高度认可,展现了科技企业在能源革命中的标杆作用。
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“双碳”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,新型储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和商业瓶颈。海博思创基于多年储能行业深耕经验,创新性地构建了“人工智能+储能”融合解决方案,通过海博云大数据平台的技术赋能,实现了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,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样板。
海博思创依托自主研发的海博云大数据平台,构建了完整的“人工智能+储能”技术体系。该平台创新性地整合了电芯、电池管理系统(BMS)、功率转换系统(PCS)和能量管理系统(EMS)等多源异构数据,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储能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。在技术架构上,平台采用"云-边-端"协同设计,既保证了数据处理的实时性,又确保了决策分析的全局最优性。特别是在算法层面,平台集成了包括时空注意力机制LSTM(长短期记忆网络)、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等在内的多种先进算法,为储能系统的能效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。
海博思创重点解决了储能行业三大核心问题。在能效优化方面,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充放电策略,成功提升了集中式大型储能系统综合效率;同时实现了毫秒级调频响应,完全满足电网的高标准需求。在运维成本控制方面,构建的预测性维护模型实现了提前3-21天故障预警,推动运维模式从传统的“被动响应”向“主动预防”转型,使得运维成本大幅下降。在电池管理方面,开发的电芯级数字孪生模型SOH预测误差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,通过控制策略优化延长电芯使用寿命,为客户节省了可观的电池更换成本。
海博思创在“储能+AI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在数智化背景下,海博思创将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前沿科技运用到储能系统中,构建起一整套不同时间层面、空间维度的分析方法,并打通储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。海博思创自主研发的“海博AI云”大数据平台,融合了数字孪生等多种先进技术,对储能电站全貌、电池舱-电池簇、交流升压舱-储能变流器各级储能设备进行建模,还原储能电站真实场景及内部设备构成,为用户呈现直观、立体的视觉效果。通过真实数据的接入,“海博AI云”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理解设备运行数据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。基于人工智能的预警诊断技术,为电站运维人员提供更有价值的运维辅助,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、可靠性,并间接提高储能电站的经济性。
从产业发展角度看,本案例的成功实践具有多重示范意义。在技术创新层面,首创的电芯级数字代谢模型实现了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驱动”的跨越式发展;在商业模式层面,验证了AI技术在提升储能项目经济性方面的可行性;在产业生态层面,推动了6项国家标准的制定,并收集了超过200TB的储能产品及电站相关数据集,为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这些成果不仅为储能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,也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展望未来,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应用的不断深入,海博思创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储能系统的融合创新,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实践,为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更大贡献。